
提高产蛋鸡产蛋率,是降低养鸡成本,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。现介绍提高蛋鸡产蛋率的一些方法。
1、加强温度和鸡群密度的管理
鸡产蛋前的适宜温度为13~23℃,湿度为50%~55%,过高或过低的温度、湿度都会导致饲料利用率、产蛋量下降,蛋鸡可采用间隙光照,每天16h,光照强度以鸡能看见觅食为准。饲养密度要合适,夏季圈养以4~6只/m2为佳,笼养以不超过10只/m2为好;冬季饲养密度可提高30%左右。
雏鸡7日龄左右要断喙,防止产生啄癖。采用底尖肚大口小的船形长食槽最好,装料多且不易外撒。每天清扫鸡舍,严格消毒,每2个月给鸡群驱虫1次,做好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,禁止滥用药物。经常观察鸡群,发现病鸡及时隔离诊治。
2、做好卫生和鸡群管理工作
上笼后,鸡对环境不熟悉,加之进行一系列管理程序,对鸡造成较大应激,随着产蛋率上升,鸡体代谢旺盛,抵抗力差,极易受到病原侵袭,所以必须加强防疫卫生工作。杜绝外来人员进入饲养区和鸡舍,饲养人员进入前要消毒;保持鸡舍环境、饮水和饲料卫生;定期进行带鸡消毒和鸡场内外的消毒,减少疾病发生。注意观察鸡的采食、呼吸、粪便和产蛋率上升等情况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。鸡开产前后,生理变化剧烈,敏感不安而易发生挂颈、扎翅等现象,应多巡视,及早发现和处理,以减少死亡。注意观察,及时发现脱肛鸡、啄肛鸡、受欺负鸡和病弱残疾鸡,挑出处理。
3、适当添加一些添加剂
在每个饮水器中放入1盒“食悦1号”,同时在日粮中添加0.01%~0.02%的维生素C或“食悦2号”可提高产蛋率4%,提高饲料利用率8%~10%。
4、尽量减少应激反应
合理安排工作时间,减少应激。转群上笼和免疫接种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,捉鸡、运鸡和人笼动作要轻。人笼前在蛋鸡舍料槽中加上料,水槽中注入水,并保持适宜光照强度,使鸡入笼后立即饮到水、吃到料,尽快熟悉环境。保持工作程序稳定,更换饲料时要有过渡期。
使用抗应激添加剂。开产前应激因素多,可在饲料中拌入“食悦2号”,并配合饮水中放入“食悦1号”以缓解应激,可以使蛋壳的厚度和硬度提高;不容易损坏、蛋清厚稠,蛋黄色泽分明;粪便不臭,降低鸡舍中氨浓度,可有效改善养殖环境,有效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抗病能力,延长蛋鸡的产蛋周期;可有效提高蛋的孵化率,提高蛋鸡的抵抗力,减少药物费用的支出。